
下列服務條款適用于招標采購網會員,若您使用工業爐招標網提供的服務,您必須同意接受此服務條款。
一、服務條款的確認和接納
本服務條款適用于工業爐招標網用戶,您在申請注冊流程中點擊同意本服務條款之前,應當認真閱讀本服務條款。請您務必審慎閱讀、充分理解各條款內容,當您按照注冊頁面提示填寫信息、閱讀并同意本服務條款且完成全部注冊程序后,即表示您已充分閱讀、理解并接受本服務條款的全部內容,并與工業爐招標網達成一致,成為工業爐招標網平臺用戶。閱讀本服務條款的過程中,如果您不同意本服務條款或其中任何條款約定,您應立即停止注冊程序。工業爐招標網服務的所有權和運作權歸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所有。所提供的服務必須按照其發布的公司章程,服務條款和操作規則嚴格執行。用戶通過完成注冊程序并點擊“我已經閱讀并接受《工業爐招標網服務條款》中的各項內容”,這表示用戶與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達成協議并接受所有的服務條款。
二、服務簡介
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運用自己的操作系統通過國際互聯網絡為用戶提供各項服務,用戶(包括普通個人用戶,免費企業會員,收費企業會員)注冊時,必須同意:
1. 提供真實、準確、即時、完整的個人/企業資料。同時,應根據情況變化維護并及時更新注冊信息,以確保其真實、準確、即時、完整性。
2、一旦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發現用戶資料含有不準確甚至是虛假內容,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有權利中止對該用戶的服務。
三、用戶的帳號、密碼和安全性
1、工業爐招標網的注冊帳號可以是英文、數字、字母、中文,或者是它們的組合。用戶可以根據自己的需要進行選擇,但是用戶注冊的帳號或者填寫的昵稱需要符合下列規定:
(1)不得使用黨和國家機構的名稱或者是它們的縮寫。
(2)不得使用黨和國家領導人或者其他知名人士的真實姓名、筆名、藝名或者是他們的縮寫。
(3)不得使用不健康、不文明或者帶有侮辱性、攻擊性的用戶名和昵稱。
(4)您一旦注冊成功,就成為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的合法用戶,您將得到一個密碼和用戶名。并同意接受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提供的各項服務。如果您未保管好自己的用戶名和密碼,而對您、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或第三方造成的損害,您將負全部責任。另外,每個用戶都要對其用戶名中的所有活動和事件負全責。您可隨時改變您的密碼和圖標,也可以結束舊的用戶名重開一個新用戶名。
(5)為避免用戶的合法權利受到侵害,用戶若發現任何非法使用用戶名或存在安全漏洞的情況,請立即通告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
四、服務條款的修改及修訂
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有權在必要時修改服務條款,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服務條款一旦發生變動,公司將會在用戶進入下一步使用前的頁面提示修改內容。如果您同意改動,則再一次激活“同意服務條款提交注冊信息”按鈕,視為接受本服務條款的變動。如果用戶不接受。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則保留隨時修改或中斷服務而不需通知用戶的權利。用戶接受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行使修改或中斷服務的權利,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不需對用戶或第三方負責。本服務條款任一條款被視為廢止、無效或不可執行,該條應視為可分的且并不影響本服務條款其余條款的有效性及可執行性。
五、用戶隱私制度
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工業爐招標網)非常重視用戶信息的保護,在使用工業爐招標網的所有產品和服務前,請您務必仔細閱讀并透徹理解本聲明。一旦您選擇使用,即表示您已經同意我們按照本隱私聲明來使用和披露您的個人信息,并接受本條款現有內容及其可能隨時更新的內容。
1、本注冊條款所涉及的隱私是指:在會員注冊工業爐招標網網站帳戶時,使用其它工業爐招標網網站產品或服務,訪問工業爐招標網網頁,或參加任何形式的會員活動、培訓活動時,工業爐招標網會收集的會員的個人身份識別資料,包括會員的姓名、昵稱、電郵地址、出生日期、性別、職業、所在行業、工齡,真實頭像,籍貫,公司名稱,QQ號碼,公司地址,公司的產品以及服務簡介,公司固話傳真,公司主頁,公司主要做的項目等。工業爐招標網網站自動接收并記錄會員的瀏覽器和服務器日志上的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會員的IP地址、在線、無線信息、信件等資料。
2、工業爐招標網收集上述信息將用于:提供網站服務、改進網頁內容,滿足會員對某種產品、活動的需求、通知會員最新產品、活動信息、或根據法律法規要求的用途、給會員帶來更多商業機會等。
3、我們網站有相應的安全措施來確保我們掌握的信息不丟失,不被濫用和變造。這些安全措施包括向其它服務器備份數據和對用戶密碼加密。盡管我們有這些安全措施,但請注意在因特網上不存在“完善的安全措施”。
4、工業爐招標網可能利用工具,為合作伙伴的網站進行數據搜集工作,有關數據也會作統計用途。網站會將所記錄的工業爐招標網會員數據整合起來,以綜合數據形式供合作伙伴參考。綜合數據會包括人數統計和使用情況等資料,但不會包含任何可以識別個人身份的數據。
5、信息的披露和使用:們不會向任何無關第三方提供,出售,出租,分享和交易用戶的個人信息,但為方便您使用工業爐招標網服務及工業爐招標網關聯公司或其他組織的服務(以下稱其他服務),您同意并授權工業爐招標網將您的個人信息傳遞給您同時接受其他服務的工業爐招標網關聯公司或其他組織,或從為您提供其他服務的工業爐招標網關聯公司或其他組織獲取您的個人信息。包括但不限于:您同意我們可批露或使用您的個人信息以用于識別和(或)確認您的身份,或解決爭議,或有助于確保網站安全、限制欺詐、非法或其他刑事犯罪活動,以執行我們的服務協議。您同意我們可批露或使用您的個人信息以保護您的生命、財產之安全或為防止嚴重侵害他人之合法權益或為公共利益之需要。您同意我們可批露或使用您的個人信息以改進我們的服務,并使我們的服務更能符合您的要求,從而使您在使用我們服務時得到更好的使用體驗。您同意我們利用您的個人信息與您聯絡,并向您提供您感興趣的信息,如:產品信息。您接受“服務協議”和本隱私聲明即為明示同意收取這些資料。您同意,您的個人信息可以被搜索引擎搜索,并在搜索結果中顯示,由此給您帶來更多的合作機會。您同意并授權工業爐招標網將您的個人信息傳遞給工業爐招標網,工業爐招標網關聯公司、工業爐招標網合作伙伴、工業爐招標網會員,以助于工業爐招標網給您帶來更多的商業機會、其他服務、合作伙伴等。法律規定的其他需披露您個人信息的情況。
6、關于會員在工業爐招標網的上傳或張貼的內容
(1)會員在工業爐招標網上傳或張貼的內容(包括照片、文字、附件、帖子、招投標信息、個人合作名片、公司名錄和黃頁、工程信息等),視為會員授予工業爐招標網免費、非獨家的使用權,工業爐招標網有權為展示、傳播及推廣、促使合作等前述張貼內容的目的,對上述內容進行復制、修改、出版等。該使用權持續至會員書面通知工業爐招標網不得繼續使用,且工業爐招標網實際收到該等書面通知時止。工業爐招標網網站、工業爐招標網合作伙伴、工業爐招標網關聯公司均可使用。
(2)因會員進行上述上傳或張貼,而導致任何第三方提出侵權或索賠要求的,會員承擔全部責任。
(3)任何第三方對于會員在工業爐招標網的公開使用區域張貼的內容進行復制、修改、編輯、傳播等行為的,該行為產生的法律后果和責任均由行為人承擔,與工業爐招標網無關。
7、不可抗力
(1)“不可抗力”是指工業爐招標網不能合理控制、不可預見或即使預見亦無法避免的事件,該事件妨礙、影響或延誤工業爐招標網根據本注冊條款履行其全部或部分義務。該事件包括但不限于政府行為、自然災害、戰爭、黑客襲擊、電腦病毒、網絡故障等。不可抗力可能導致工業爐招標網網站無法訪問、訪問速度緩慢、存儲數據丟失、會員個人信息泄漏等不利后果。
(2)遭受不可抗力事件時,工業爐招標網可中止履行本注冊條款項下的義務直至不可抗力的影響消除為止,并且不因此承擔違約責任;但應盡最大努力克服該事件,減輕其負面影響。
六、拒絕提供擔保和免責聲明
用戶明確同意使用工業爐招標網服務的風險由用戶個人承擔。服務提供是建立在免費的基礎上。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明確表示不提供任何類型的擔保,不論是明確的或隱含的,但是對商業性的隱含擔保,特定目的和不違反規定的適當擔保除外。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不擔保服務一定能滿足用戶的要求,也不擔保服務不會受中斷,對服務的及時性、安全性、真實性、出錯發生都不作擔保。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拒絕提供任何擔保,包括信息能否準確、及時、順利地傳送。用戶理解并接受下載或通過工業爐招標網產品服務取得的任何信息資料取決于用戶自己,并由其承擔系統受損、資料丟失以及其它任何風險。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對在服務網上得到的任何商品購物服務、交易進程、招聘信息,都不作擔保。用戶不會從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收到口頭或書面的意見或信息,工業爐招標網也不會在這里作明確擔保。
七、有限責任
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對任何直接、間接、偶然、特殊及繼起的損害或其他一切損害不負責任,這些損害來自:不正當使用產品服務,在網上進行交易,非法使用服務或用戶傳送的信息有所變動。這些損害會導致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形象受損,所以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早已提出這種損害的可能性。
八、不提供零售和商業性服務
用戶使用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各項服務的權利是企業的。個人用戶只能是一個公司或實體的商業性組織下的所屬員工。用戶承諾:未經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同意,不得利用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各項服務進行銷售或作其他商業用途。
九、用戶管理
用戶單獨承擔發布內容的責任。用戶對服務的使用是根據所有適用于服務的地方法律、國家法律和國際法律標準的。
用戶承諾:
1、在工業爐招標網的網頁上發布信息或者利用工業爐招標網的服務時必須符合中國有關法規(部分法規請見附錄),不得在工業爐招標網的網頁上或者利用工業爐招標網的服務制作、復制、發布、傳播以下信息:
(1)反對憲法所確定的基本原則的;
(2)危害國家安全,泄露國家秘密,顛覆國家政權,破壞國家統一的;
(3)損害國家榮譽和利益的;
(4)煽動民族仇恨、民族歧視,破壞民族團結的;
(5)破壞國家宗教政策,宣揚邪教和封建迷信的;
(6)散布謠言,擾亂社會秩序,破壞社會穩定的;
(7)散布淫穢、色情、賭博、暴力、兇殺、恐怖或者教唆犯罪的;
(8)侮辱或者誹謗他人,侵害他人合法權益的;
(9)含有法律、行政法規禁止的其他內容的。
2、在工業爐招標網的網頁上發布信息或者利用工業爐招標網的服務時還必須符合其他有關國家和地區的法律規定以及國際法的有關規定。
3、不利用工業爐招標網的服務從事以下活動:
(1)未經允許,進入計算機信息網絡或者使用計算機信息網絡資源的;
(2)未經允許,對計算機信息網絡功能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3)未經允許,對進入計算機信息網絡中存儲、處理或者傳輸的數據和應用程序進行刪除、修改或者增加的;
(4)故意制作、傳播計算機病毒等破壞性程序的;
(5)其他危害計算機信息網絡安全的行為。
4、不以任何方式干擾工業爐招標網的服務。
5、遵守工業爐招標網的所有其他規定和程序。用戶需對自己在使用工業爐招標網服務過程中的行為承擔法律責任。用戶理解,如果工業爐招標網發現其網站傳輸的信息明顯屬于上段第1條所列內容之一,依據中國法律,工業爐招標網有義務立即停止傳輸,保存有關記錄,向國家有關機關報告,并且刪除含有該內容的地址、目錄或關閉服務器。
用戶使用工業爐招標網電子公告服務,包括電子布告牌、電子白板、電子論壇、網絡聊天室和留言板等以交互形式為上網用戶提供信息發布條件的行為,也須遵守本條的規定以及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將專門發布的電子公告服務規則,上段中描述的法律后果和法律責任同樣適用于電子公告服務的用戶。若用戶的行為不符合以上提到的服務條款,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將作出獨立判斷立即取消用戶服務帳號。
十、保障
用戶同意保障和維護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全體成員的利益,負責支付由用戶使用超出服務范圍引起的律師費用,違反服務條款的損害補償費用,其它人使用用戶的電腦、帳號和其它知識產權的追索費。
十一、結束服務
用戶或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可隨時根據實際情況中斷服務。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不需對任何個人或第三方負責而隨時中斷服務。用戶若反對任何服務條款的建議或對后來的條款修改有異議,或對工業爐招標網服務不滿,用戶只有以下的追索權:
1、不再使用工業爐招標網服務。
2、結束用戶使用工業爐招標網服務的資格。
3、通告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停止該用戶的服務。
十二、通告
所有發給用戶的通告都可通過電子郵件或常規的信件傳送。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會通過郵件服務發報消息給用戶,告訴他們服務條款的修改、服務變更、或其它重要事情。同時,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保留對本站免費用戶投放商業性廣告的權利。
十三、 參與廣告策劃
在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許可下用戶可在他們發表的信息中加入宣傳資料或參與廣告策劃,在工業爐招標網各項免費服務上展示他們的產品。任何這類促銷方法,包括運輸貨物、付款、服務、商業條件、擔保及與廣告有關的描述都只是在相應的用戶和廣告銷售商之間發生。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不承擔任何責任,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沒有義務為這類廣告銷售負任何一部分的責任。
十四、 內容的所有權
工業爐招標網對其獨立采編的或從第三方獲得合法許可的信息內容,內容的定義包括:文字、軟件、聲音、相片、錄象、圖表;在廣告中的全部內容;全部工業爐招標網虛擬社區服務為用戶提供的商業信息。所有這些內容均受版權、商標、標簽和其它財產所有權法律的保護。所以,用戶只能在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和廣告商授權下才能使用這些內容,而不能擅自復制、再造這些內容、或創造與內容有關的派生產品。在本站發表、轉載的文章僅代表作者本人觀點,本站沒有義務查實文章或圖片、音頻、視頻文件的出處及其真實性。如果您是文章、圖片等資料的版權所有人,請與我們聯系并說明具體文章標題,工業爐招標網會及時加上版權信息,如果您反對工業爐招標網使用,在收到身份證明、版權證明和刪除要求后我們會立即刪除有版權問題的內容。
十五、 法律
用戶和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一致同意有關本協議以及使用工業爐招標網的服務產生的爭議交由仲裁解決,但是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有權選擇采取訴訟方式,并有權選擇受理該訴訟的有管轄權的法院。若有任何服務條款與法律相抵觸,那這些條款將按盡可能接近的方法重新解析,而其它條款則保持對用戶產生法律效力和影響。
十六、 工業爐招標網會員帳號所含服務的信息儲存及安全
北京中采高科招標集團有限公司對用戶帳號上所有服務將盡力維護其安全性及方便性,但對服務中出現信息刪除或儲存失敗不承擔任何負責。另外我們保留判定用戶的行為是否符合工業爐招標網服務條款的要求的權利,如果用戶違背了用戶服務條款的規定,將會中斷其用戶服務的帳號。
十七、 青少年用戶特別提示
青少年用戶必須遵守全國青少年網絡文明公約:要善于網上學習,不瀏覽不良信息;要誠實友好交流,不侮辱欺詐他人;要增強自護意識,不隨意約會網友;要維護網絡安全,不破壞網絡秩序;要有益身心健康,不沉溺虛擬時空。
本文以英國法的判例和立法為依據,以國際通行的 FIDIC 合同的相關規定為基礎,對“間接損失免賠條款”進行了全面的法律解讀,并給出了在FIDIC 合同管理中正確使用“間接損失免賠條款”的建議。
在國際商事合同尤其是大型能源或基礎設施工程合同中,因違約而給對方造成的損失往往是巨大且無法預見的。對此,當事人通常都會在合同中加入“間接損失免賠條款”(indirect loss exclusion clause),以期達到降低履約風險的目的。常見的國際標準合同文本中也都包括這一條款,如1999年版FIDIC合同條件第17.6款[Limitation of Liability],2017版NEC設計和施工合同條件Option X18款[Limitation of Liability]。考慮到國際商事主體普遍認可并選擇英國法作為合同的適用法律,筆者下面就以英國法的判例和立法為依據,以國際通行的用英國法思維起草的FIDIC合同的相關規定為基礎,對“間接損失免賠條款”進行全面的法律解讀。對于其他類型的商事合同,以及適用法律為澳大利亞、新加坡、馬來西亞、加拿大、南非等英聯邦成員國法律的商事合同,本文的分析邏輯和最終結論也具有普遍的指導意義。
一、FIDIC“間接損失免賠條款”的內容
1999年版FIDIC銀皮書第17.6款[Limitation of Liability]對“間接損失免賠”進行了專門規定,現將原文摘錄如下:
“Neither Party shall be liable to the other Party for loss of use of any Works,loss of profit,loss of any contract or for any indirect or consequential loss or damage which may be suffered by the other Party in connection with the Contract,other than under Sub-Clause 16.4[Payment on Termination] and Sub-Clause 17.1[Indemnities].This Sub-Clause shall not limit liability in any case of fraud,deliberate default or reckless misconduct by the defaulting Party.”
除了上述“間接損失免賠”的內容外,該款還對承包商的責任總額(total liability)進行了規定,且默認數額為合同總價。如下文所述,英國法對責任限制條款(以下簡稱“限責條款”)和責任免除條款(以下簡稱“免責條款”)適用相同的解釋規則,加上FIDIC第1.2款[Interpretation]明確規定在解釋合同時不考慮條款標題的名稱,所以將責任限制方面的內容和責任免除方面的內容置于同一個合同條款中,并將條款標題命名為“責任限制”(limitation of liability),是沒有問題的。
二、直接損失與間接損失
(一)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的區分標準
英國法目前對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的基本裁判規則可以追溯到普通法的里程碑式先例Hadley v Baxendale [1854]。Alderson B大法官通過對該案的判決確立了普通法關于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適用的三個基本規則。
第一,因違約行為而產生的損失包括兩類,即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直接損失(direct loss)是指因違約行為而直接和自然(directly and naturally)導致的損失,它是在簽約時能夠合理預見的,因而是可以得到賠償的;間接損失(indirect loss)是每個事件的特殊情況(special circumstance)而導致的損失,它是在簽約時無法合理預見的,只有在簽約時已考慮到間接損失,才能得到賠償。
第二,區分兩者的根本標準不是損失的性質或類型,而是是否具有可預見性。簽約時能夠合理預見到的損失屬于直接損失,反之則屬于間接損失。
第三,consequential loss和indirect loss都表示間接損失,是一對可以互換使用的同義詞。出于法律語言的嚴謹性和使用習慣的緣故,兩者通常會并列出現在合同條款中,表述為indirect or consequential loss。
(二)所列三類損失的性質分析
在“間接損失免賠條款”中,通常會將某些類型的損失與consequential loss放到一起。如FIDIC合同就在“any indirect or consequential loss or damage”之前羅列了lost of profit,lost of use和lost of contract三種類型的損失,中間用的連接詞是“or”。這極易讓人形成一種誤解,即認為羅列的這些損失都屬于間接損失。其實不然,這些損失在性質上更多地屬于直接損失,因為在大多數商業交易中,這些是當事人在簽約時都能夠合理預見到的,連接詞“or”清楚地表達了它們之間是一種并列關系。
1.利潤損失(loss of profit)
利潤損失既可能是直接損失,也可能是間接損失。合理的利潤損失都屬于直接損失,因為這是所有的商事主體都能夠合理預見到的,畢竟做生意的核心目的就是賺取利潤。對于那些超常規的高額利潤損失,是當事人很難預見到的,所以屬于間接損失。在Victoria Laundry Ltd v Newman Industries Ltd [1949] 案中,原告是一家從事洗衣業務的公司,從被告處訂購了一臺鍋爐,由于被告交貨延誤了5個月,導致原告失去了一個計劃與政府部門簽訂的利潤豐厚的合同,原告因此起訴被告,請求賠償因此而損失的常規利潤和超常規利潤。法院只支持了原告關于常規利潤的索賠請求,因為被告對原告能夠從未能簽訂的合同中賺取超常規利潤這一特殊情況是不知情的,也是無法合理預見到的。其實,FIDIC合同很多條款都明確規定,在雇主違約的情況下,承包商是有權索賠合理利潤(reasonable profit)的,如雇主延誤移交現場(第2.1款)、干擾承包商進行竣工試驗(第10.3款)、承包商因雇主延誤付款而暫停施工(第16.1款),2017年版的FIDIC合同條件更是在第1.1.17款[Cost Plus Profit]中明確地將合理利潤率的默認值設定為5%。
2.使用權損失(loss of use)
權威的《元照英美法詞典》將loss of use翻譯為使用權損害,是指原告對某些財產的使用權因受他人妨礙而造成的損失,通常以租金價值或租用替代物的合理費用來計算損害賠償額。如在大型購物中心建設工程合同中,如果承包商未能按期完工,開發商進而無法按期向商戶收取的租金損失,即屬此類。雙方在協商誤期損害賠償金(或稱為延期罰款)時,其實已經對這類損失給予了考慮,換句話說,開發商已經通過收取延期罰款的方式得到了賠償,這與使用權損失實際上屬于直接損失的法理是一致的。
3.合同損失(loss of contract)
另外,合同中還會經常提到的損失類型包括loss of contract(合同損失)和loss of business(商業損失)等。諸如此類損失的性質需要根據每個案件的具體情況進行分析,在有些案件中可能被認定為直接損失,但在另外的案件中就有可能被認定為間接損失,而定性的標準就是這些損失在具體的合同中是否具有可預見性。
(三)違約導致的損失大多屬于直接損失
對于包括工程合同、大型設備供貨合同等在內的國際商事合同而言,由于當事人都屬于理性的商業主體,對因違約行為可能帶來的損失基本上都是能夠預見到的,如上文提到的利潤損失、使用損失和合同損失。因此,因違約導致的損失實際上大多屬于直接損失,間接損失的范圍很小甚至是不存在的。所以“間接損失免賠條款”能夠給違約方提供的保護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英國大量的判例也印證了這一結論。
如在McCain Foods v Eco-Tec (Europe) Ltd [2011]案中,買方McCain Foods在英國劍橋郡自有一處能夠產出沼氣的廢水處理廠,他們與賣方Eco-Tec (Europe) Ltd簽訂了一份設備采購合同,采購一套硫化氫脫離設備,合同總價約26萬英鎊。這套設備能夠將沼氣中的硫化氫脫離,使其變為清潔沼氣,買方將這些清潔沼氣用于發電來賺取收益。但由于這套設備存在致命缺陷而被證明永遠都無法投入運營,買方以賣方違約為由提出如下索賠:①從其他供應商處采購替代設備的費用,共35萬英鎊;②因自己的發電廠未能發電而需要從外部購買電力的額外費用,共55萬英鎊;③如果所購設備按期投產,買方將能夠據此向政府當局申請獲得可再生能源生產證書(ROC's,并通過在市場上出售該證書獲得收入,這項損失共65萬英鎊;④設備安裝承包商和現場管理人員的成本,共計10萬英鎊;⑤其他索賠,包括爭議解決人員的工資、采取降低損失措施的支出、獨立專家費用、實驗室測試費用、采購額外設備和土建工作支出。賣方只認可第一項采購替代設備費用屬于直接損失,但認為所有其他索賠項都屬于設備采購合同第19條所規定的間接損失(原文為“in no event however will Seller beresponsible for indirect, special, incidental and consequential damages”),因而不應賠償。英國高等法院(技術和工程法庭)的Recorder Acton Davis QC大法官指出,買方的所有索賠都是因賣方的違約行為而自然產生的損失,都屬于直接損失,因而最終判決支持了買方的全部索賠請求,費用共計169萬英鎊。通過這個判決不難發現,賣方并沒有從“間接損失免賠條款”中得到任何保護。
又如在GB Gas v Accenture[2010]案中,原告GB Gas是一家擁有1800多萬居民用戶的天然氣分銷商,被告Accenture是一家計算機軟件開發公司,雙方在2002年簽訂了一份包括賬單計費系統在內的軟件設計、采購、安裝和維護協議,但由于交付的賬單計費系統存在缺陷而出現大量的計費錯誤,導致原告遭受了一系列損失,原告于是向被告提出了數項索賠。被告進行了抗辯,主要抗辯理由就是這些索賠都屬于間接損失,按照合同第16.2款[Consequential Loss]的規定,無須賠償。英國高等法院和上訴法院都判決以下三項損失屬于應當賠償的直接損失:①原告使用該賬單計費系統向其上游的供應商提供了錯誤的天然氣消費數據,因而多支付了合同款,共1870萬英鎊;②原告為了保護自己的聲譽和維持與用戶間的良好關系而自愿支付給用戶的安撫款,共800萬英鎊;③原告由于賬單計費系統故障而未能及時向用戶收取費用,不得不通過向銀行貸款來維持公司的正常運轉,由此而支付給銀行的利息共計200萬英鎊。
三、普通法和立法對“間接損失免賠條款”的控制
按照契約自由精神,當事人有權通過協商來限制或免除自己的合同責任。對于間接損失,當事人可以協商對其進行限制,如NEC合同(第四版)第X18.2款即采用這種處理方式,將承包商可能賠償客戶的間接損失在數額上設定了一個上限;當事人也可以協商對其進行免除,FIDIC即采取了免除的處理方式。
為了維護公平的交易秩序之法律價值,英國的普通法和成文法都對限責條款和免責條款的適用進行了層層控制。成文法方面的控制,主要是指免責條款應通過1977年《不公平合同條款法案》(Unfair Contract Terms Act 1977)所規定的“合理性檢驗”(reasonable test)。如FIDIC17.6款中關于承包商對雇主承擔的責任上限問題,所設定的數額應當具有合理性,不合理的數額上限可能會被法院認定為無效。如在St Albans v International [1996]案中,合同約定被告對原告的責任上限為10萬英鎊,法官基于被告是一家實力雄厚的公司、所購買的保險為5000萬英鎊、利潤豐厚、在合同談判中處于強勢地位等一系列理由,認為將被告的責任上限設定為10萬英鎊是不合理的,因而是無效的。
實踐中,普通法方面的控制集中體現在三個方面。
(一)對于某些類型的責任,不允許當事人通過合同約定的方式進行免除
如不得實施欺詐行為早已成為英國法體系中的一個公共政策(public policy),任何試圖限制或免除自己欺詐責任的條款都是無效的。FIDIC明確將欺詐列為“間接損失免賠”的例外情形,法律依據即在于此。另外,按照英國法的強制性規定,試圖免除以下兩類責任的條款也是無效的:一是因疏忽導致的人身傷害或死亡,二是供應所有權存在瑕疵的貨物而導致的損失。
(二)對于某些類型的責任,必須通過明確無誤的語言(clear words)才能達到責任免除的效果
FIDIC合同“間接損失免賠條款”例外情形中所提到的重大疏忽(gross negligence)、故意違約(deliberate default)和輕率的不當行為(reckless misconduct),就屬于只有通過明確無誤的語言才能免除相關責任的情形。雖然法律允許當事人通過協商的方式免除相關責任,但是現實中理性的商事主體一般不會尋求對此免責,因為試圖對類似行為進行免責的做法不但會影響自身的商業信譽,破壞正常的客戶關系,而且談判成功的可能性也極低,故當事人一般都會默示接受由類似行為導致的任何責任。FIDIC的規定也遵循了這一理念,即不對因重大疏忽、故意違約或輕率的不當行為而導致的損失進行任何限制或免除。需要注意的是,上述三個術語在英國法下都沒有明確的定義和統一的適用規則,需要根據每個合同的具體措辭和整體內容,才能對其確切含義和法律效果給出最終解釋。
(三)對免責條款采取嚴格解釋(strict interpretation)的立場
所謂嚴格解釋,是指當免責條款的內容存在模糊或不確定時,法院將做出對試圖依賴免責條款一方不利的解釋。這可以通過一個免責條款內容與FIDIC的表述非常相似的案例進行說明。在Markerstudy v Endsleigh [2010]案中,雙方所簽合同的第13.1款約定,“Neither party shall be liable to the other for any indirect or consequential loss (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 loss of goodwill,loss of business,loss of anticipated profits or savings and all other pure economic loss) arising out of or in connection with this Agreement.”對此,英國高等法院(商事法庭)的David Steel法官在判決書中指出,loss of profits、pure economic loss等既可以是直接損失,也可以是間接損失。第13.1款所用短語“including but not limited to”清楚地表明,雙方所免除的只是loss of profits、pure economic loss中屬于間接損失的那一部分,對于其中屬于直接損失的那一部分,仍然應當賠償。英國法院秉持的這一嚴格解釋免責條款的做法,也再次說明了免責條款應當使用明確無誤的語言的重要性。
需要注意的是,雖然英國法對限責條款和免責條款都適用上述相同的控制規則,但法官在司法實踐中對這兩類條款的態度還是存在細微差別的。對此,Lowry勛爵在 Ailsa Craig Fishing Co Ltd v Malvern Fishing Co Ltd [1981]先例中給出了非常權威的說明,“限責條款不會被法院采取像免責條款同樣的敵視態度,因為限責條款會與其他合同條款存在關聯,尤其是一方所面對的風險和可能的收益,以及對方獲取保險的可能性。”
四、結論
基于上述分析,可以得出兩個基本結論。結論一為直接損失和間接損失的根本區別不在于損失的性質或類型,而在于損失是否具有可預見性。因違約而導致的損失大多屬于可預見的直接損失,如合理的利潤損失、使用權損失等。結論二為英國普通法和成文法都對免責條款的效果進行了層層控制,包括免除欺詐責任的約定無效、對重大過失的免責應當使用明確無誤的語言、對免責條款適用嚴格解釋規則等。
所以“間接損失免賠條款”能夠給當事人提供的保護實際上是非常有限的。FIDIC合同管理中,起草“間接損失免賠條款”的正確思路是要仔細分析和確認違約時可能遇到的損失類型,在盡可能對這些損失類型給出明確的定義后,再用明確無誤的語言將其寫入“間接損失免賠條款”中,而不能簡單地依賴“indirect or consequential loss”這一術語來達到免除自身違約責任的目的。
作者: 李成業
作者單位:金風國際控股(香港)有限公司
來源:《招標采購管理》